湖南湘潭:绿能、绿建、绿楼构筑“双碳”城市******
【环保时空】
湖南省湘潭市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老工业基地,过去因为重工业集中、高能耗产业密集,曾给人留下灰蒙蒙的印象。记者近期走访发现,湘潭市用浅层地热、工业余热等绿色能源作为空调用能,用“积木楼宇”等绿色建筑打造高层住宅,助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12月上旬,寒潮挟着冷雨来袭,湘潭市户外十分湿冷。但走进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的湘潭市“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市民之家”,里面温度适宜,来办事的市民觉得很舒适。
“我们的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用附近湖湘公园的湖水作为冷热源,冬季从湖水中‘提’出热能,夏季将热能从室内抽出来‘排’进湖水,能很好满足‘市民之家’的空调用能需求。”“市民之家”空调项目负责人林宣军说,这套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相比传统中央空调,每年节约标准煤15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30吨,同步水处理还改善了公园湖泊水环境。
在石油、天然气等传统石化能源矿藏匮乏的湘潭,湘江和城市湖泊浅层地热资源、电厂废弃余热、太阳能和光伏等新能源正被日益广泛运用。湘潭市住建局节能科技科科长黄文桂介绍,随着一批企业新项目的推进,湘潭市正在节能减排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用活、用好绿色能源的同时,湘潭市的绿色建筑也越来越多。黄文桂说,湘潭市目前有808.3万平方米新楼宇通过工厂流水线装配式生产、工地上“搭积木”式建造。在湘潭市高新区“建工·司南”项目工地,湖南省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志勇介绍,“工厂造、现场装”的这个项目不仅质量安全可靠,还能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建筑能耗和物料、减轻扬尘和噪音等污染。
湘潭市住建局局长潘永其介绍,湘潭市将绿色建筑发展指标列为土地出让的必要条件,提出市中心城区装配式建筑占比不少于50%、市县不少于35%。对于老旧小区,湘潭市大力推动节能改造,两年多来已改造老旧小区450个,涉及房屋2910栋。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大势所趋,湘潭将抓住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这个重要契机,争取在‘双碳城市’‘宜居城市’建设方面有更大作为。”潘永其说。(新华社记者 苏晓洲 陈泽国)
李家超:香港经济未来可期******
中新社香港1月11日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1日在港表示,新的一年外部投资环境充满不确定性,香港短期经济前景仍存在挑战,但特区政府会保持进取,香港经济未来可期。
当日,由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的第十六届亚洲金融论坛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李家超在论坛致开幕词时作上述表示。
李家超表示,香港正走在复常的“快车道”。去年,香港在9月取消对入境旅客的酒店检疫措施,11月成功举办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香港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今年1月8日,香港与中国内地恢复免检疫“通关”,旅客由内地来港无须在酒店隔离。这对商人、投资者、游客以及渴望与内地家人团聚的香港市民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便利。特区政府将继续以安全有序的方式推进尽快复常的目标。
李家超表示,2023年开局令人振奋,但特区政府不会自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只有2.7%,投资环境仍充满不确定性。作为一个小型、开放和自由的经济体,香港严重依赖对外贸易和投资,外部的不确定性将给香港短期经济前景带来压力。
李家超认为,尽管如此,香港经济仍未来可期。他说,在中央政府的关怀及支持下,香港作为连接中国内地和世界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优势将会不断扩大。不仅包括可以为公司和投资者提供的有利商业环境、与国际接轨的法规、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还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等香港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所带来的大量机会,这是在“一国两制”原则下的独特优势。
他表示,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的方向下,香港正积极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实力。这不仅意味着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中心以及国际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得以提升,也包括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间的互联互通会继续扩大,对资本市场大有裨益。香港是企业上市的主要平台,过去一年中,特区政府不断使上市制度现代化,以抓住不断变化的全球金融格局带来的新机遇,也在更广泛的经济领域加速创新,推进金融科技发展。
农历兔年即将来到,李家超形容特区政府会“像兔子一样保持进取”,未来一年进行更多外访工作,讲好香港故事,告诉世界香港已经重返舞台。他相信在“一国两制”原则下,香港在金融服务、贸易物流、创新科技、文化及艺术领域将更加繁荣。(完)